果然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丁点金,一块价值原本很低的青玉或韩料牌子(青玉牌子除非是细料甚至特细料,否则价值很低,**曾经到过10~20元/块;韩料牌子也好不到哪去),组合成“金镶玉”之后便身价陡增,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其价值的市场价横空出世。届时再搞个优惠活动之类,打个6.8~8.8折销售,购买者还真不少。
去邻居家串门,女主人出示的两件东西更是吓了我一跳:一个小指头大小的白玉挂坠,材质同样是韩料,上面也镶了点金,据说是去香港时买回来的,2800多元港币;另外一件是一只断掉后修复起来的翡翠手镯,据说4年前的买进价是8800元(我估价不会超过800元),被意外摔断后拿到珠宝店去粘接,店里收费400元!其实,只要花几块钱买一支AB胶,自己小心仔细地粘接起来完全OK,由此也可管窥珠宝店的暴利。
去年侄子结婚前,嘱我给他挑一件绿度、形状、做工都比较好的俄碧玉佛挂件,作为他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后来有机会去有“玉都”之称的河南南阳石佛寺逛摊,费了不少劲,总算挑选到一件他们十分中意的玉佛挂件,也才花了800元。这次回家,得到的信息反馈是:当他们拿着玉佛去珠宝店系挂绳时(石佛寺出售的玉件基本上都是“裸件”,需另配“附件”),柜台小姐竟然叫来了当班店长,店长竟然开出一个让他们惊讶的“收购价”:2000元。“开价2000元收购,他们拿过去还不得卖到4000元以上?”侄子帮他们算账。看起来翻倍的利润已经很高了,但实际上,珠宝店如果只赚这点钱,恐怕生意还是难以为继的,因为现在如今眼目下,做生意的各种显性隐形成本着实不低,以前面提到的玉牌的材料成本和店铺标价来看,这件佛挂件要是到了他们手里,不标到行话所说的“大四(7000~9000元)”才是怪事。
至于和田玉市场上*受青睐的籽料及籽料雕件,整个市场却可以用“遍寻无着”来形容。跟一位商场售货员聊起此事,颇懂行的小伙子道出了实情:现在和田玉籽料雕件价格太高,至少是观感差不多的山料(其实多为韩料、青海料,**的也就是俄料)玉件的几倍至几十倍,很难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再加上专营店的高额费用与相应的高额利润,比方一件白玉籽料把件或者摆件,价格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卖给谁去啊?“不过高价的籽料玉器倒是给山料玉件腾出了空间——大家都知道和田玉价高,店里将‘标杆’的价格打折再打折,消费者不就可以接受了嘛!”小伙子说起来头头是道。
他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反正鉴定都是和田玉,配上权威机构的鉴定证书以及精美的*饰盒,价格还比高高在上的籽料雕件低一些,不知籽料、山料(尤其是韩料)为何物以及其间巨大价差的“吃瓜群众”掏钱的可能性有多大,你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