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盐田区大梅沙珊瑚虫海洋公益组织——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与来自社会各界潜水志愿者齐聚大梅沙,把1500株珊瑚苗种植到八米深的海底。 当天上午,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的持证潜水员和其他社会志愿者,带着珊瑚苗驾驶五艘环保艇来到大梅沙洲仔岛附近海域进行种植活动。志愿者们将1500株由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培育的珊瑚苗,逐个固定在提前准备好的珊瑚苗基座上。
![]() 前不久,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海洋大学与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等组织,合作成立了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盐田珊瑚保育基地,活动启动当天,深圳市山海蓝极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盐田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捐赠珊瑚种植保育资金50万元,作为该基地的启动资金,支持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和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合作,在梅沙海域人工种植珊瑚,改善大梅沙海域的海洋生态。
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旭聪,是位土生土长的大梅沙原居民,早在2012年,他就组织中心的志愿者对盐田区海域进行了**阶段的珊瑚普查,普查海域面积50平方公里,珊瑚覆盖海域面积2.5平方公里,发现了43种珊瑚(其中3种为珍稀品种)。普查结果让他们非常担忧,随着盐田区现代化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每年旅游旺季期间,上千万人次的游客进入大梅沙沙滩游玩期间,大量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沙滩和海面上,使得近海海域和海洋生物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受害范围也在日趋扩大,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底珊瑚也只是局部存在,不成规模。杨旭聪认为,海洋生态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完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增强青少年爱护海洋意识。如今,除了身体力行地参与盐田海域珊瑚保育行动外,杨旭聪带领他的团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推动海洋生态环保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大梅沙本地青少年和盐田区在校中小学学生。
记者获悉,自从该项活动启动至今已种植珊瑚苗2500株,为更好地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将结合盐田区“十三五”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打造盐田区海洋生态公益*(珊瑚虫海洋公益),团结热爱海洋生态环保的各界人士,持续开展珊瑚种植、保育活动,共筑盐田区大梅沙海底“珊瑚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