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香港珠宝设计比赛的获奖作品在为期四天的第33届香港国际珠宝展中展出,让来自全球各地的珠宝买家和珠宝商都欣赏到得奖设计师的独特创意。 本次大赛是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联同本港四大珠宝商会(香港珠宝玉石厂商会、香港珠石玉器金银*饰业商会、香港钻石总会及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合办。比赛以“融和”为主题,参赛作品需凸显香港人勤奋拼搏的精神以及不同文化及种族之间的和谐共融。
据主办方介绍,今届比赛反应热烈,共收到277份参赛作品,专业评审团按照创意、美感、工艺及佩戴性、切合主题及市场销售能力(只限公开组),经过八位来自不同界别的评判严格评审后,顺利选出学生组及公开组各个奖项的得奖作品。3月7日,这些获奖作品正式在香港国际珠宝展上公开亮相。
公开组得奖作品
寓意深远
公开组设有3个大奖,意念和素材都各具特色。陈申申的得奖作品是名为“快乐鸟”的指环,指环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18K金小鸟,而由指环上伸延出一朵由钻石和翡翠组成的花朵,造型大胆创新。
公开组的另外两项大奖得奖作品,无独有偶都是耳环。设计师陈姮洁留意到人们的耳朵形状好像半个心形,像是要提醒大家,除了用耳朵去聆听,更重要的是用心聆听。她于是想到利用18K红、白金加上钻石,造成线条简约灵巧的耳环作品“心意传声”,两种不同颜色的贵金属,比喻要用心聆听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声音,同时亦要以爱包容不同的文化与梦想。
另一得奖作品是由李蒨蓓设计,名为“世界花园”的耳环。作品用上18K玫瑰金、白钻、粉红玛瑙和粉红澳宝,左边一只勾画出耳朵的线条,加上粉红玛瑙、粉红澳宝和白钻凑成的碎花,营造出花团锦簇的感觉;右边一只则以小量碎花再配合轻巧的流苏,一曲一直,左右不对称的款式分外突出。设计师希望表达香港有如一个世界花园,不同文化和种族的人就好像花园中各种的花朵。
学生组作品
突破传统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及有志者投身珠宝设计行列,比赛特设学生组,供本地注册学院的学生参与。学生组的**由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的陈美兰同学夺得。她的得奖作品是名为“携手”的项链。她破格用上皮革,再配合三种不同颜色的贵金属造成的小巧人偶手牵着手,表达不同种族、宗教和背景的人,携手齐心为香港营造更美好的未来。
今届比赛竞争激烈,*次出现双亚军的赛果。其中,一件亚军作品是由就读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郭映彤同学设计的项链“洋紫荆”。作品设计用上*能代表香港的洋紫荆花,五朵花瓣配上5种不同的颜色,象征香港的多元文化。郭同学更在设计中加入以银及晶石造成的香港著名地标中银大厦。
另一件亚军作品是由美国宝石研究院(香港分校)的麦佩婷设计的吊坠,名为“团结”。**眼看上去,即被5只黑白色的熊猫所吸引。5只熊猫大小不一,代表着香港有着不同类型的人,熊猫以搪瓷制成,以配合较复杂造型。**的一只熊猫身体为大溪地黑珍珠,设计师认为大溪地黑珍珠反射出七彩光泽,犹如香港璀璨生辉的维港夜景,同时配合香港“东方之珠”的美誉。吊坠的顶部加入碧绿色的玛瑙,令作品锦上添花。
工艺技术奖作品
精巧无瑕
除了公开组和学生组的各个奖项外,所有入围作品一同竞逐工艺技术奖,表扬赞助制造作品公司的制作单位。今年此奖项由何兆敞设计,宝云号(香港)有限公司赞助制作的“都市蝶影”夺得。这件作品用上18K黄金、红宝石、绿榴石、粉蓝宝石、黄钻石、啡钻石和白水晶,制成色彩斑斓、像真度极高的蝴蝶造型胸针及吊坠两用*饰。作品中蝴蝶的触角以至翅膀上的鳞片都一丝不苟,另外,轻按蝴蝶背上的红宝石,翅膀就会活动起来,象征香港人能够展翅高飞,创造更融和的香港。
据悉,学生组的冠、亚军以及公开组大奖得奖者都会得到现金奖,公开组得奖者更可获得由港日经济合作委员会赞助前往日本参加为期五天的珠宝设计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