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珠宝网之每日新闻:近日,武汉市质监局联办的珠宝*饰检测第三轮活动成功举行。这轮送检的32件珠宝*饰中10件有问题,问题珠宝数量超过前两次的总和。至此,三轮总计检测76件,其中问题珠宝达 18件,占比达23.68%。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地大检测中心)专家分析,发现了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醒消费者在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假期游玩购物时加以提防。 结果揭晓
26日上午9时30分第三轮检测展开,*件受测品标称“翡翠黄金戒指”,结果测出是“足金镶染色石英岩戒指”,假货。戒指中镶嵌的不是翡翠,而是石英岩,通过人工染色以假充真。第二件、第三件分属两人,均标称“红宝石吊坠”,结果均有人工充胶。现场的检测专家张欣表示,红宝石经人工充胶后,除了填补原石裂隙,还可增加透明度,影响价格形成。
其后,同属一人的第七件、第八件饰品分别标称“红宝石戒指”、“红宝石吊坠”,经检测,材质均为石榴石,又是两件以假充真货品。这轮总计有4件红宝石饰品送检,结果全有问题。
接下来还有假货出现。一枚购于1985年的猫眼石戒指,被检测出是玻璃戒指。一枚标称的翡翠戒指,被测出是和田玉戒指。
此外还发现3件翡翠*饰经过人工处理,或经酸洗、充胶,或人工上色,或用抛光粉添色。这样,第三轮送检的32件产品发现5件假货,5件人工处理品即所谓B货。自上月25日启动这次珠宝检测活动,经三轮共送检76件珠宝*饰,地大检测中心检测发现9件假货,还有9件经过较为严重的人工处理,涉及问题产品合计18件。
数据分析
记者汇总数据发现,在总计76件珠宝*饰的送检者中,40岁到49岁占到45%,30岁到39岁占到28%,两者合计占73%。
三四十岁年纪的人,可能是珠宝*饰消费主力。不过遗憾的是,经检测发现的假货、B货所有者中,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也较多。
在9件假货中,有6件为30岁到39岁送检者所有,占比达67%。在9件人工处理的珠宝中,有5件为40岁到49岁送检者所有,占比为56%。表面看,这也可能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买得多,遭遇假货或B货的风险也增大了。
在已发现的假货中,5件为境外购买,来源地指向泰国、新加坡,其中假红宝石4件,假蓝宝石1件;4件来自国内,分别为一颗假夜明珠、两枚假翡翠戒指和一枚假猫眼石戒指。
张欣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国外购买,以为外国货质量就一定优。这次检测了来自境外的16件珠宝,其中5件假货,2件人工处理,还有2件存疑珠宝。可见境外购买珠宝中问题产品占比,远高于这次测出的问题珠宝在总数中的占比。
典型案例
当成传家宝的猫眼石是假的
1985年,多数工薪族的月薪恐怕不到100元。蔡女士家的老人,在武汉一家交易市场,花500元买了一枚猫眼石戒指。
直到26日检测结果出来,蔡女士才知道这枚猫眼石是假的。“30年前的500元,可是很大一笔钱了,竟然是玻璃的,太让我吃惊了。”蔡女士说,过去家人从来没有想过要鉴定真假,就这样戒指在家躺了30年。“如果不是这次金报做活动,估计还会继续当成真货传下去。”
蔡女士还带来一件翡翠手镯送检。这件手镯买于今年4月底的汉口某著名珠宝展。
当天,蔡女士在展会上看中这件翡翠手镯,上面有团刺绿,她很喜欢。卖主开价8500元,她还到8000元,对方勉强同意了。她不放心,听说展会上有专业鉴定,要求鉴定后再买。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带着她去找鉴定人员,结果得知鉴定人员先撤展走了。她让卖方写下字据,假一赔十(赔实际写成了倍),保证A货。对方照办了,还留下名片和身份证号。这次检测结果为人工染色翡翠,那团刺青是染上去的。蔡女士怀疑,卖主当时的爽快表现,是在知道鉴定人员撤展后做的局。
冲着泰国名店去 同样买到水货
刘小姐11月刚去泰国旅游,听别人讲景点小店买珠宝*饰不放心,受人指点到皇家珠宝中心,花5000多元买了一件红宝石吊坠。这次,她将这件吊坠拿来检测。在现场,同样来送检的潘女士得知该物件购于泰国皇家珠宝中心,称这家店子都说还不错,应该没问题的。
检测结果让她们大吃一惊,这件红宝石看起来不错的色泽,是人工充胶形成的,并掩盖了原石的裂隙。“境外销售珠宝的法规,没有硬性规定要标明是否经过人工处理。而国内规范的商场,只要想获取第三方鉴定证书,按照**标准的规定人工处理是必须标明在证书上的。”地大检测中心业务主任徐力对此的解释,让她们知道境外购买珠宝,其实步步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