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中国戒指为什么没成为流行的服饰风俗

2015-09-05 16:42 作者:资讯社区服务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导读】国际珠宝网之今日新闻:爱我就为我戴上戒指吧。当男子向姑娘送出一枚精心挑选的戒指,就意味着对她说:嫁给我吧—戒指对于婚恋的象征意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戴上它,夫妻二人就要一辈子忠实地守着婚约。

 
       在当代中国的婚宴喜礼之上,新郎、新娘为对方戴上一枚戒指作为结婚的信物,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过,这个程序原本属于举办在肃穆教堂中的西方婚礼,把它搬到咱们中国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只能算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而当我们揭开中国戒指的历史,却发现了另一些有趣的故事。
 
       戒指*初为印章之用
 
       戒指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戒指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装饰品,也与它的*初用途—用印有关。相传,古埃及的法老们喜欢将代表权力的印章随时带在身上,但总拿在手里很麻烦,于是一个聪明的侍从制作了一个圆环,这样就可以把印章戴在手指上,那大概是公元前32世纪时的事。20多个世纪过去后,直到古罗马时期,官员们还把刻着肖像画的印章戒指当作权力的象征来佩戴。
 
       戒指可以确定婚姻关系
 
       据说王公大臣们觉得法老的印章戒指挺好看,纷纷效仿,此后便逐渐演变成女人们的饰品。后来,希腊人在埃及戒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选用黄金宝石制作,设计美妙的形式和图案,这种精美的*饰很快风靡四方。而且戒指在西方很早就有了确定婚姻关系的功能。公元前8世纪时的罗马人认为,结婚戒指应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因为这根手指上有一条血管直通心脏。不管这些说法是否有考据支持,反正古罗马庞贝城壁画中的已婚妇女,已经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了。

       红叶:中国人的爱情信物
 
       古代中国人哪会拿戒指作定情信物,他们习惯用更私密也更浪漫的物件,比如红叶。相传唐时有一位名叫于佑的书生,在皇城外的御河旁拾到一片从宫墙内漂出的红叶,上有诗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红叶谢,好去到人间。”于佑如获至宝,也拾起一片落叶,回了两句诗:“曾闻叶上红怨题,叶上诗题寄于谁?”放在河里漂回。于佑*后终于娶到了那位写诗的宫女,传为千古佳话。这片红叶便成了书生与女子之间的定情信物。藏于深宫的宫女在一片红叶中题诗寄情,将叶子托于流水流入世间,于是,结成了才子与佳人的姻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