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珠宝网之今日新闻:新年伊始,朋友抱怨:“我在外地旅游花3000多元买到的缅甸玉三阳开泰挂件居然是染色制成的,戴了几天起疹子才发现不对!现在又没有办法去找卖家,只能吃哑巴亏了。”春节期间,许多市民在游玩、走亲访友过程中,购买了千足金、翡翠手镯、珠宝玉石等小饰品为春节添加喜庆之意。本来是一件寓意极好的事情却让不少人堵心大呼“上当受骗”。调查发现,像这样被骗的市民不在少数,大多都是被所谓的“鉴定证书”欺骗而为假货买单。 近年来,贵金属珠宝*饰市场出现了标识不规范、产品以次充好、虚假优惠等问题,有关消费投诉逐年增长。贵金属珠宝*饰的投诉多集中在质量、标识和价格等方面。在杭州,浙江省工商局去年对流通领域黄金珠宝玉石饰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率不足50%;在云南西双版纳、丽江等旅游区,珠宝玉石价格虚高,投诉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游客旅行质量;在京城,包括黄金在内的珠宝*饰市场乱象丛生,同质化、货源不规范、认证混乱、以次充好等现象仍然频现。
标示混乱误导消费者
标签及印记是消费者识别贵金属*饰品质的重要信息来源。消费者在选购贵金属、珠宝玉石等往往对其不了解,盲目相信标签及印记而吃大亏。更有的标签无中文名称,普通消费者无法获知该贵金属*饰的真实材质,从而导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发生,如一些商家故意将“硬金”当成“千足金”销售、以其他矿物制品或者C货冒充翡翠A品。作为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厂家和经营者占有了大量消费者不具备的信息,而消费者属于弱势一方。
应对方法:在购买贵金属、珠宝玉石之前一定要对其有所了解,切不可盲目相信标签印记和导购的一面之词。
价格虚高 打折当“噱头”
虚高标价、虚标原价、高标低折现象是引诱消费者上当的惯用伎俩。据小编实地走访多家珠宝玉器城发现,某商场一款翡翠手镯标价18万元,打三折出售仅卖5.4万元并且赠送千足金羊年坠饰,吸引大量游客围观购买。小编经特殊渠道证实,此款手镯原价顶多不超过2万元,加上一个小小的千足金坠饰,消费者仍然亏损3万余元。经营者常年虚高标价,然后再打折扣,消费者难以知晓产品真实价格。
应对方法:市民购买贵金属、珠宝玉石时,若与市场价格相差太大,就需要提高警惕。一般市民无法确认黄金制品的黄金含量,珠宝的真伪程度,所以**在正规卖场选购。购买之前了解行情,事先在权威网站上查询价格。切不可贪图小便宜相信打折力度巨大的促销手段。贵金属、珠宝玉石历年来价格较稳定,不可能出现如此“跳楼价”。而“赠品”一般不要对其真伪抱太大希望。
证书系伪造 到底谁是权威?
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珠宝玉石有上百种,每一种珠宝玉石都需要出具正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有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对珠宝玉石及鉴定证书的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达到其获取暴利的目的,甚至还有假到连证书都是伪造的。市面上眼花缭乱的证书容易让消费者无从选择*后听信导购的话选择了假货,证书上的内容根本无从查询。
应对方法:**对珠宝玉石质量鉴定机构有严格的资格认定,只有通过认定,颁发的鉴定证书才有效。其出具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上具有CMA字样图案(**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的标志)、或CAL、CNACL,这些标示任意出现一个就说明证书有效,特别是**标记CMA,那是**法定要求的认证标记。消费者购买带有CMA标志的珠宝鉴定证书,从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商家所使用的鉴定证书的权威性及产品质量的保障。
同时也不要盲目相信CMA字样,一定要当面查询。*先看下手中的珠宝的鉴定证书出自哪,然后搜索其官方网站输入证书编号查询。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有的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用真证书卖假珠宝,这需要仔细核对下证书上面的照片和所购买的珠宝*饰是否长得一样,再称量一下总的重量(电子称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如果所有的都一样,那放心吧,证书是真的,那么珠宝*饰也是真的了。
旅游区成乱象“重灾区”
近几年中国老百姓乐忠于旅游,喜欢在旅游地购买纪念品,贵金属、珠宝玉石往往成为选购对象。针对游客盲目消费、专业知识不强、停留时间短等特性,旅游区渐渐成为乱象“重灾区”。许多消费者就是在这时候栽了跟头。
应对方法:“不买”是避免上当受骗**用的方法。出门在外,切忌不可贪图小便宜,盲目消费。如果实在要买,请前往正规场所。随旅行团前往的珠宝玉石城往往“雷区”众多,需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