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者的珠宝审美和价值体系经历“三步走”

2013-08-23 10:39 作者:fychscx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据报道,中国珠宝*饰行业的销售额从2005 年的1,400 亿元增长到2010 年的2,41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51%。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对钻石珠宝的审美心理和价值体系,成为全球**行业*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恒信钻石**李厚霖对此表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错综复杂,其“价值体系”又常常十分抽象,中国消费者对钻石珠宝*和产品的选择,归根到底是消费者自身价值观“物化”在产品上的表现形式。
 
    分析中国消费者的珠宝审美和价值体系,李厚霖把它分为三个指标,即“个性化价值”、“传统价值”、“节制型价值”。其中,“传统价值”指标是指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元素,比如,寄托着长寿安康的老人祝寿珠宝,凝聚着富贵吉祥的孩子出生满月珠宝等等;“个性化”指标是指较为激进的价值元素,比如,新潮、酷、个人定制等等;“节制型价值”是指较为保守和自我约束的价值元素,如简约的设计、追求自然的风尚,以及对成本的考虑。
 
    经过三十年中国本土的珠宝市场统计,李厚霖大致勾勒出一副“中国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演变路线图”:大众的珠宝审美经历了“三步走”,即从“成本**”,变为“个性化需求**”,再变为“*感性消费**”。
 
    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消费者*讲究穿金戴银,优先重视的是珠宝的材质物料,量力而行进行消费,这时,珠宝的设计要素退居次要位置。此时,国内市场的珠宝钻石产基本上循规蹈矩,千篇一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消费者开始优先关注珠宝所体现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个人价值观的承载,个人效率的呈现,他们对价格不敏感,热衷于各种消费。这样,中国珠宝审美和价值体系迈出了“第二步”,此时,尽管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但对中国消费者而言,真正能够起到促进消费作用的元素,已经迅速集中到“个性化价值”指标,而传统价值指标的价值元素,难以吸引中国消费者为此支付更高的溢价。
 
    奥运会结束后,中国**消费者心理加速转型,其审美和价值体系又在悄然生变,对珠宝价格的敏感度有所提高,激情消费有所冷却,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感性消费”,对*的信任度和依赖度在大幅度提升,格外关注珠宝产品的信誉度。
 
    李厚霖总结:从个性化需求,到*感性消费,这种近在眼前的变化,源于市场整体呈现大众化的趋势,随着*价值竞争,以及价格竞争的激烈,消费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