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下的“煎饼鸟”头骨碎片。图片来源:邢立达
跟重要的是,与此前发现的雏鸟遗骸和孤立的鸟翅膀相比,“煎饼鸟”所有保留下来的骨骼都互相关节,提供了更丰富的解剖学信息——这对我们进行古鸟鉴定工作非常重要。比如“煎饼鸟”的耻骨呈U形,中部强烈凹形,耻骨末端的耻骨脚较短,这些都属于反鸟类的特征。
反鸟类是出现在白垩纪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与现生鸟类相比,反鸟肩带骨骼部位关节组合的凸凹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叫“反鸟”。反鸟类是鸟类演化的重要分支,从白垩纪早期便出现了较大的生态分化和辐射。它们都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拇趾与其他三趾对握,适宜树栖。但遗憾的是,在晚白垩世末期,反鸟*终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
反鸟类与现生鸟类肩带骨骼部位的关节组合情况对比。绘图:邢立达
包括之前发现的雏鸟,目前在缅甸琥珀中发现的古鸟全都是反鸟类。“煎饼鸟”虽然只有大约5厘米长,与当今世界上*小的鸟类——吸蜜蜂鸟一样大,它的羽支相对羽轴的发散角更接近进步的飞翔鸟类,已经不是反鸟类中的更为原始的基干类群了。
根据吸蜜蜂鸟复原的“煎饼鸟”。图片来源:邢立达 | 制图:毛宇昂
“煎饼鸟”被树脂包裹的时候还活着吗?这也是我们很好奇的问题。我们没有在“煎饼鸟”的腹腔里找到任何内脏器官,只发现了许多破裂的乳白色遮蔽物。这都说明“煎饼鸟”在被树脂裹住之前已经死亡一段时间了。它的腹部和软组织已经风化,琥珀中尸体旁边的甲虫、虫粪和植物碎片,这些都暗示着这枚琥珀是在森林的地面,或是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的。也许这里面的一些昆虫还扮演过清道夫的角色,不过这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确认。
“煎饼鸟“的前生,死亡后坠落地面腐化后被树脂包裹。图片来源:邢立达 | 绘图:张宗达
我们还利用北京同步辐射中心的X射线荧光成像技术获得了“煎饼鸟”化石脖子附近出露断面的微量元素分布图。这部分区域中铁、钙、钛、锌、砷、锰等元素的分布与“煎饼鸟”化石呈现出来的形态高度吻合——骨骼所在的区域富含钙和钛元素,而在覆盖着琥珀大部分区域的软组织区域,铁和锰等元素的浓度**。这些信息对我们了解琥珀包裹物的琥珀化有重要的帮助。
“煎饼鸟”标本的发现,说明缅甸琥珀中反鸟类类群在白垩纪中期仍然存在较大的生态分化和辐射,这对我们理解古鸟类的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