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民主管理与创新艾什中心报告显示,中国的零售市场已经降温,但缅甸克钦邦的采玉业却兴盛起来,导致库存大增。 该报告以克钦邦帕敢市政府和交易商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玉都产自这片 30 平方英里的土地。 作者指出,玉的产量从 2015 年开始增加,香港玉经销商证实了报告中提及的观察结果,即缅甸边境的宝石仓库和经销商保险箱中的库存量很大,并且还在增加。 该报告并未估算玉库存的规模,而是对参与或负责监测玉交易的其他人员进行了采访,采访结果表明,库存量非常巨大。
![]() 2014 年 4 月 7 日,香港苏富比瑰丽珠宝拍卖会拍卖的一条售价为 2740 万美元的 Hutton-Mdivani 玉项链包含有 27 颗半透明绿色硬玉珠,每颗珠子的价值超过 100 万美元。 珠子大小不一,尺寸从 15.4 毫米至 19.2 毫米不等。 照片由苏富比友情提供 一名与经销商和政府都有密切联系的缅甸官员说道,“如果中国想削减库存,他们可能 5 到 10 年内都用不着(新出产)的玉。”
由于产量已远远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因此,玉库存不断增加。 一些货品因估值纠纷被扣在海关,*近,由于价格疲软,他们不愿意出售品质较好的材料。 采玉的成本很低,生产商和经销商不用依靠银行贷款,持有库存也不会导致额外成本,因此,他们可以暂时保留库存。
报告显示,2015 年前九个月(**可用数据)的玉产量共计 24,000 公吨,是 2014 年同期产量的 2.5 倍。
报告称,缅甸中央政府无法控制非法采玉,因为反政府的克钦独立军也参与其中,并且独立军已经加大了与政府的对抗。 政府已经限制了新的采玉执照,并在一系列致命的岩石崩塌后努力暂停采玉作业,试图通过此举限制人们进入帕敢地区。
但是,采玉作业并未停止,20 万无证矿工继续在堆积如山的废矿堆里找寻,因而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不安全因素。 Radio Free Asia(自由亚洲电台)的报告称,2 月 10 日,矿渣堆崩塌将九名矿工埋在下面,无一幸存。
![]() 砾岩和玉均摊开在地上,供独具慧眼的买家鉴赏。
2012 年阿玛拉普拉(即当今的缅甸曼德勒郊区)玉市场的经销商和买家。 照片由 Maxine Hesse(玛克辛·海塞)友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