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综合体引入“二次元”元素的初心是促进年轻化消费,但客单价低是“二次元”商业的局限。如果不一味加码“核心二次元”的话,如何用“泛二次元”来“轻改造”商业空间? 静安大悦城作为与百联ZX创趣场、徐汇美罗城齐名的上海“二次元”圣地,它延续了“策展式商业”惯用的中庭举办快闪活动,联动周边店铺的模式。“首展”面对“首店经济”依然有竞争力。不仅如此,大悦城反复强调“只有8%的‘二次元’内容,年销售额便可达到8千万元”(今年仅二次元类商户全年就有1.8亿的销售额)。
所以,传统综合体的“泛二次元化轻改造”模式是怎样的?或者,它只是表面看着“轻”,实际上则可能出现了某些颠覆式的创新?
保持部分传统功能,叠加“首展”,优化动线
2010年,静安大悦城南区改造开业。2011年,“策展式商业”理念在国内爆火。静安大悦城也紧跟其后,6月“几米完美小世界装置展”,12月“几米星空特展”,让上海的商业空间出现了绘本热。
策展式商业的核心是要以“策展”的心态将艺术展陈与商业空间中的各种业态融合起来,丰富消费者的体验,吸引客流,释放消费力。策展式商业始于港台和日本,而后形成了三个方向。
一个是在中庭中加入更多文化景观,特别是偏静态的装置艺术,给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逛街体验。北京的SKP-S和泰国曼谷的Siam Discovery,偏好在艺术上增加部分商业零售功能。
第二种是利用中庭的大空间设置快闪店等动态活动,泰国甚至衍生出了在中庭进行综艺拍摄的做法。它们对艺术的需求更低,快闪店更偏商业目的。
第三种则像百联TX淮海,将大部分空间变成“快闪店”,需要提前两周到一个月“排班”,保证每个月店铺都有焕新,而且调性保持一致。这种做法对运营团队的挑战极大。
在策展式商业类型中,大悦城一开始选择的,也是较为折衷、稳健的第二条路径。2015年北区建成开业后,静安大悦城的商业面积达16.3万平米,与面积不到1万平方米的百联ZX和TX淮海相比,显然无法走“小而垂直”的“核心二次元”模式。
大悦城还肩负着服务于周边社区居民和写字楼上班族的任务。北区的B1有很多的餐饮店铺,是他们的“食堂”。所以静安大悦城始终不会脱离“综合体”的定位,业态必然是复合且偏大众的。
![]() 大悦城为他们的上妆卸妆提供了专门的空间。这样他们可以以普通人的面貌进入综合体内,在其中自由装扮后逛街或参加活动,而回到外面的公共空间时,又可以变成普通人迅速“消失”在人海。
大悦城的化妆间设备很专业。《时光代理人》开幕式邀请的Coser便是在这里换装、吃午餐。
不神话“二次元”:优化空间、培育IP,站在风口又保证坪效
所有希望以“二次元”盘活老旧商场,重新激发商业活力的运营者,都最终会面对谷子店的客单价与传统业态相比并无竞争力的问题。客流量与购买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次元”元素可以带来明显的客流量,但由于吸引的消费者年龄层较低,购买力大打折扣。
新一线城市数据库曾统计过谷子店不同业态的客单价。例如“三坑”(Lolita、JK制服、汉服)服饰是“二次元”业态中客单价相对偏高的一类,上海32家店的平均客单价达到了424元,售卖谷子模玩扭蛋的店铺,平均客单价只有其一半。但传统商业中,服饰品类的平均客单价约400~600元,“三坑”服饰即使有“泛二次元”的加成,在同一品类中也居于下游。
此外,“二次元”市场也逐渐下沉。大悦城中一家手办店的店员提到,现在人们购买手办,对等比模型的需求没有Q版和扭蛋大;有些原本需要大几百的手办,随着材料和工艺的调整,单价已经跌至100多元。可见连“二次元”这样年轻化的业态,也受到了“消费降级”的影响。
因而,一些商家采用“泛二次元”模式。“泛二次元”并不是指每个店铺都生成自己的IP而后溢价,而是将新的、年轻化的商业风口与“二次元”结合,依照购买力和偏好分层,把不同消费人群的业态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它依然整体回应年轻群体的需求,但并不神化“二次元”的作用。
静安大悦城将“最二次元”但客单价相对较低的门店集中于南区L3中庭周边,而客单价相对较高,与“二次元”有一定联系的店铺,比如最近较火的毛绒玩具jELLYCAT、与积木熊联名的腕表等,置于连廊和北区。未来北区L3中庭的快闪活动,年龄层和客单价也会比南区L3更高一些。推广部负责人说,随着未来商业风口的变化,两区的业态还会进一步优化。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