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甚或社会皆应恪守的价值次序,无论“推崇勤劳”、鼓励“自富”,还是宣扬“创富精神”、“雇主权威”,都应当守住*基本的底线——尊重人的权利、健康和生命!
近年来,我国猝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青年猝死案例递增的一大主因是过度劳累。调查显示,30.3%的职场人每日工作超过10小时,65.8%的人回家后需继续为公司工作。
个体悲剧屡见不鲜,便是时代的不幸。岁月流转,从偶发到多见,“猝死”渐增,是该直面和反思的时候了。所谓“职场”,不过是人生安放的一隅,“谋生”永远不应超越“生活”本身。只是,当现代人深陷于高压、焦躁,乃至*不幸者,或过劳或猝死,难免令“工作”徒增悲情。这早已不是,“享乐与勤奋”的世俗价值观之争,空耗健康和生命的职业状态,是对人心底线的蚕食。
作为一种现象,青年“猝死”之痛,绝不仅见于国内。但也必须承认,崇尚勤劳的**性以及低水平的社会保障,确实令此间的“猝死”发生率,更容易较别处多了些许。可以相见,一个以“享受主义”为信仰的社会,当然不会有太多人“过度劳累”猝死;在严格意义的福利**,某些人宁愿失业、领保障金、晒太阳,也不愿多工作一秒……怎样的激励机制,便有怎样的效果,“猝死”或多或少,大致可以溯源于此!
某种意义上,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乃在践行“*彻底的自己对自己负责”——孱弱的公共保障之下,个体不努力就没有退路。*基本的体面和尊严,全系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有此根源,“过度劳累”一说,便很可以理解。当然,“积极的职场面貌”,促成了整体社会的进步。然而在此过程中,职场人的“小生活”,却迷失于那种“为生活打拼”的狂热中。其后的结果是,工作、加倍工作,乃至牺牲健康地工作,被包装成了*天经地义的职场精神。
青年“猝死”拷问职场价值。职场甚或社会皆应恪守的价值次序,无论“推崇勤劳”、鼓励“自富”,还是宣扬“创富精神”、“雇主权威”,都应当守住*基本的底线——尊重人的权利、健康和生命!谁都知道,宏观而言,这是一个商业时代,市场主导着一切,乃至“劳方”的命运;从企业组织形式看,惯用的“科层制”,也铸就了上下级间*牢固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久而久之,无论企业还是公职部门,都形成了看重“整体产出”,而轻视“个体代价”的思维定势。
所以,审视“猝死”现象,种种背景先该厘清。为什么过度劳累普遍存在?直接原因是法定的工时制不被遵守,而深层原因在于,宽松“监管”**幅度调动个体工作力量,从而追求“整体产出**化”的社会治理思路。只是,现实如斯,终究难以为继,且不说其不符合抽象的道义要求,单单考虑人口红利的必然递减,已显“高危”的职场生态,又怎还有太多可供发掘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