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两天,来访的比利时国王夫妇在武汉留下了诸多足迹,让人对这个**不禁有了许多好奇。 ![]() 众所周知,比利时以啤酒、巧克力闻名于世,实际上,钻石也是他们的重要产业。
一颗钻石的形成需要30亿年,考西柯·梅塔(Kaushik Mehta),却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在比利时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了世界**的钻石贸易、打磨公司,每年打磨350多万克拉的优质切工钻石,年交易额超15亿美元,是世界十大*珠宝和钟表*的供应商和长期合作伙伴。
他体型微胖,左手戴了个黄金戒指,英语明显夹杂了印度口音,看起来不起眼,却掌管着钻石行业上游财富的话语权。
纵观他的成功路,主要是因为做了两件事:一是29岁从印度远赴比利时;二是持之以恒地注重细节。
A 29岁印度青年的重要决定远赴比利时“钻石之都”
位于比利时西北部的安特卫普,是比利时**港口和重要工业城市。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大多数人钟情一黑到底的装扮,墨镜、黑风衣、黑礼帽、黑皮箱,更让人紧张的是,街边的保安有规律地来回走动、无数摄像头在监视过往的行人,这就是安特卫普的常态——此地是“世界钻石之都”,不起眼的黑色皮箱里,装着的可能正是价值连城的钻石,而这,正是考西柯的发家之地。
17岁时,考西柯就开始涉足钻石行业。当时,他的父亲在印度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大的珠宝店和钻石切割打磨作坊,那个时候,性格内向的考西柯在父亲跟客户谈判的时候,总喜欢在旁边安静地观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注重细节的习惯就深入到了他的骨子里,这对从事钻石等**行业也是不可缺少的特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西柯已经不再满足家族式的小作坊,他希望把生意做得更大、更专业,于是在29岁那年,他作出了人生中**重要决定,选择远赴被誉为“世界钻石之都”的比利时安特卫普,打造自己的钻石王国。
当时的安特卫普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它宽松的法律环境,政府积极降低税率,将很多商人吸引过来。5个世纪以来,安特卫普一直主导着世界钻石市场,是世界上优质切工钻石的加工、贸易中心,其钻石贸易占到全球钻石市场的60%以上。那里有**的钻石专业人才,也有*规范的钻石贸易氛围,这一切,对考西柯来说都充满着诱惑。
B 获钻石巨头戴比尔斯青睐“破天荒”得三个看货席位
1978年,考西柯在比利时创建了钻石生产厂,即欧陆之星钻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DT)的前身。1982年,考西柯的侄子加入该厂与其合作,扩大了比利时工厂的规模。在比利时的日子里,喜欢观察,注重细节的特质,也被考西柯不断地向员工灌输,甚至招聘员工也要先符合这一标准。他说:“消费者偏爱某个***,实质上是钟情于*本身特有的文化和价值,现在的各大***都非常注重并善于挖掘*发展中的细节,并进行放大,赋予*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因此,经营**的人就必须懂得如何把握细节。”
钻石产业是一个环环紧扣的产业链,而不同于一般产业,全球50%的毛坯钻石被戴比尔斯垄断。戴比尔斯旗下的DTC,是世界**的钻坯供应商。每年,DTC会在伦敦举办十次看货会,而独特的看货程序简直犹如神秘的宗教仪式——*先,戴比尔斯会圈定内部看货商(约75家),这些看货商在伦敦的地位排序都是机密。
看货时,新开采出来的原钻按颜色、大小、形状和价值分成上千个等级,看货商只能整包买走事先装好钻石毛坯的口袋,再将钻石毛坯发售给为数不多的配货商(全球约80家)。配货商将毛坯切成裸钻,再供应给珠宝零售商,*终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
1986年,欧陆之星钻石成为DTC的配货商。不过,这个配货商地位非凡——是全球范围内**一家能得到三个看货席位的配货商。由于拥有**的席位,并且排序较前,“因此欧陆之星总能获得全世界质量**的钻石成品。”考西柯表示。
多年来,戴比尔斯一直处于钻石产业链的上游,源源不断地供应原钻。而像欧陆之星这样的钻石加工贸易公司,虽然拥有过万名技工和**的技术设备以及十个切割、打磨基地,但“加工”的定位持续多年,一直未渗透入下游的零售终端。
不过,在破天荒地获得了三个看货商席位后,考西柯已经不再满足于加工商的身份,他作出了一生中第二个重要决定:进军钻石下游的零售业。他说:“如果不关注零售业,我们可能对于市场对钻石需求的了解就会滞后,但现在,我们就可以与市场同步,及时调整我们的钻石打磨、加工业务了。”
在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由于钻石消费市场的成熟,钻石上下游产业链早在上世纪初就已开始融合。而在中国,由于钻石的消费热潮启动不久,寻找下游的合作伙伴只是看货商们刚刚瞄准的方向。
2005年之前,欧陆之星陆续与国内一些珠宝零售企业接触过,通灵翠钻*终进入视线。这家从1997年就开始经营的民营*,到2002年已在20多个城市建立了连锁终端,主攻江苏市场。
在多次磨合之后,双方*后达成协议,在江苏以外的市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欧陆珠宝”:通灵珠宝及通灵翠钻**沈东军投资的其他公司持70%股份,欧陆之星占30%。对前者来说,解决了资金的压力。对后者;则是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展,并敲开了进入中国的大门。新公司在当年共同推出“TESIRO通灵”*。
在产品定位上,卡地亚等欧洲珠宝*定在金字塔的*顶端,而TESIRO通灵更看重塔腰的位置——这个区间比高端的消费群体更大,比低端又有自己的*优势。因此,TESIRO通灵坚持中高端价位,区域适应性将更强。
从加工跨入零售,考西柯仍是一个“细节控”。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店内的湿度、温度进行测量,检查是否达到人体的舒适指数;递给客人的咖啡是否为*适宜饮用的温度;店内音乐声音的分贝大小是否*适宜接受;在休息区的茶几上摆放的鲜花会随季节、节日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情人节摆放的一定是火红的玫瑰,母亲节则是一束温馨的康乃馨。对工作人员,他还会要求形象与气质符合标准。比如TESIRO通灵的店长,都要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接受培训,学习优质的切工钻石切磨、交易知识,以及接受文化熏陶。
而在TESIRO通灵中国总部,还存放着一把世界上*贵的钥匙。这是导致“泰坦尼克”翻船的一把钥匙,因为二副的一时疏忽,带下那把钥匙,才导致放置望远镜的柜子打不开,以至于对冰山的判断失误,船与冰山相撞。1522个生命消逝,巨大的灾难只是因为一把小小的钥匙,考西柯*终用9万英镑拍下了这把钥匙,以时刻提醒员工要注重细节。
2007年,考西柯又别出心裁,耗资2亿在上海开设了内地*家钻石文化体验店,将总部的钻石切割大师请到上海,还把古老的钻石切磨工具空运到上海,现场打磨钻石,让中国顾客亲身感受比利时的精湛钻石切割工艺。
那个时候,考西柯甚至希望通过招收加盟商尽快拓展门店数量,但后来他否定了自己的决定。随着快速的扩张,他发现寻找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瓶颈。为了迎合当地的文化,所以需要尽量用本土人才,但目前在中国,**管理人才依然相当缺乏。创业时都没有觉得困难的考西柯现在却感觉到了压力。“以前在我的概念里,是顾客**,但当企业变成跨国企业时,就是‘人才**、顾客**’了。”
在世界钻石切割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几乎每隔百年,切割大师们就会发明一种全新的切割技术,每一次都影响全球钻石业。
1914年,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发明57个切面切工技术,57切面钻石至今仍占据大部分珠宝柜台。而2009年1月,欧陆之星的比利时切割师柯因·冯·伊士尔文,历经3年努力,找到一种更优异的方法形成89个切面,是对57切面技术的革命性突破。89切面更加合理地运用光学原理,使钻石能够更完美释放各角度射入的光线。
在聚光灯的照耀下,89切面钻石通体焕发璀璨光芒,仿佛一团蓝色的火焰在其间燃烧,因此得名“BLUEFLAME”(蓝色火焰)。 2010年上海世博会,蓝色火焰切工钻石作为比利时革命性切工技艺,曾在比利时——欧盟馆展出。2012年,EDT还将“新一代钻石蓝色火焰”切割专利完整交给TESIRO通灵珠宝,这也是中国珠宝**次拥有世界*钻石切割专利。
同年,EDT 及其关联机构宣布对通灵珠宝增资1.5亿元人民币,共拥有通灵珠宝15%的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