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求职高峰期,很多大学毕业生纷纷开始寻找工作,对于刚刚毕业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往往因经验不足,容易落入三类常见的“求职陷阱”。初涉职场的求职者,一定要多加注意。
夸大职位不设招聘条件
24岁的小刘去年毕业于某高校工商管理系,当年7月,他在一家公司应聘“市场部经理”成功。第**去上班时,公司老总让小刘这个“经理”去推销产品,美其名曰“了解市场”。“我在那儿干了快一个月,天天出去推销。”小刘说,一名与他关系不错的员工偷偷告诉他,公司*初招聘时就是要招推销员,怕招不来人,故意说成是“市场部经理”,他这才发现上了当。
据悉,此类陷阱一般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专家提醒:这类招聘信息一般比较简单,涉及细节方面的东西都未明确注明,比如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等。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以录取为饵骗取培训费
小吴应聘某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800元培训费,和30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定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所交费用公司不予退还。上班后,小吴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却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据悉,以录取作为诱饵向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这类陷阱已是屡见不鲜了,但仍有大学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有的学生为争取能留在公司工作,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培训,请先交培训费。当毕业生对此进行质疑时,公司却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
专家提醒: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相关劳动部门举报。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
借口试用期当免费劳动力
毕业生阿军被某广告公司录取,按照双方口头协议,试用期为3个月,*终由公司决定是否正式聘用。阿军踏踏实实工作,根据需要随时加班加点。谁知试用期一结束,经理说他不称职,需要继续试用。阿军事后得知,公司里有的员工试用期超过一年,有的甚至长达两年,还没有被正式录用。
据悉,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专家提醒: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