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婚姻“剩男剩女”来说,职场的“剩男剩女”则面临更多的尴尬。进入8月份,一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生,一不小心就成了职场的“剩男剩女”,据了解,不少非应届毕业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及时就业,在毕业一两年后再求职时,他们往往被职场人士称为“过期就业者”。
面对这一有些戏谑成分的称呼,如何改变现状?人力资源经理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漂”在职场中的“剩男剩女”,进入8月份,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的燕燕却没有丝毫的雀跃,相反,她不敢面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直到今年7月份毕业离校,她也没有找到工作。看着同学们都英姿飒爽地杀入职场成为职场新人,她却成了大家眼中的职场“剩女”。面对这个称呼燕燕自然极不情愿,但是又没有办法。
据介绍,“剩男剩女”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完全的“白纸一张”,即毕业至今一直未有工作经历的。这类人或因为当初准备考研或出国推迟了就业时间,或因为毕业院校、专业、学历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弱,在一轮又一轮的招聘会中落败;另外一类属于“漂一族”,他们在履历表上写有一份甚至几份短暂的工作经历,这期间他们不是被老板炒了,就是自己炒了老板。所以,自然而然他们短暂的职业经历因缺乏连续性也不为用人单位看好。由于没有一份工作可以作为经济依靠,这些人被大家戏称为职场“漂”族。
采取“曲线就业”赶快上岗,记者在多份劳动部门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一个人失业时间越长,再就业的难度越大。人力资源经理们表示,尽管大家对这些没有及时就业的职场“剩男剩女”有些偏见,但即将到来招聘场上的“金九银十”,不妨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求职旺季,待就业毕业生必须把握机会。但是也有人力资源经理建议,由于每年的校园招聘会都是各家用人单位的集中招聘期,所以,大家不妨事先和应届毕业生进行沟通,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另外,如果往届毕业生遭受过求职的“打击”,可以通过“曲线就业”拓宽求职之路。现在很多社会力量办学机构都针对大学生开展了多种技能培训,近几年培训市场的竞争使得各培训机构都通过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吸引生源,所以参加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项目也可以达到就业的目的,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资本。
对于非应届毕业生而言,在求职时一定要明确方向,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自身定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剩男剩女”这一称呼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