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企业故事:华昌珠宝---始于1938年

2014-08-13 16:09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在1908年起莆田市沿海的北高镇冲沁村(原址:冲营乡上沁安村),张阿罕“金镶玉”技艺珠宝*饰加工作坊在当地十分走红。1938年,张阿罕的侄子张如鑫、儿子张阿岳到上海拓展“金镶玉”珠宝加工生意,在上海山西南路108号经营“天发珠号”,主营商品为“珍珠翡翠、玉器”,正式推出“华昌张记镶嵌*饰”,华昌珠宝*正式诞生,并扬名于上海滩。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后,因政策原因,上海“天发珠号”停止营业,张阿岳返回故乡,利用在上海打拼的一些积累,又在家乡开设一家“华昌饰品杂货店”,仍悄悄做自己的老本行,为一些熟人加工“金镶玉”、“玉镶金”镶嵌*饰。1958年大跃进时,“华昌饰品杂货店”曾一度更名为“跃进杂货店”,晚年的张阿岳*担心的是“金镶玉”的绝技失传,就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授给儿子张文水、侄子张文虽等人,他在晚年还用毛笔留下了《华昌“金包玉”图谱》、《华昌“玉镶金”图谱》、《华昌男戒图谱》、《华昌琢玉仿古图谱》等四套珍贵的“金镶玉”“玉镶金”技艺的图案资料。
 
       1964年张阿岳去世,“华昌饰品杂货店”由其子张文水经营,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扫除“四旧”,“华昌饰品杂货店”由公社革委会派人接管经营,改名为“红旗供销社”。
 
        1988年,张阿岳的孙子张国王在“莆田市台胞购物中心”开设了珠宝*饰加工、零售店,开始恢复珠宝生意,并继承了“金镶玉”、“玉镶金”传统工艺。1998年8月,张国王正式注册成立了“莆田华昌*饰有限公司”,实现了他的祖父张阿岳先生一生未竟的事业。
    
        2009年,华昌珠宝经过多年技术创新,实现标准化管理和生产,“金镶玉”和“玉镶金”两项**技艺得以发扬光大。2011年,华昌“金镶玉·玉镶金”技艺入选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华昌珠宝正在积极申请“**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华昌珠宝先后荣获“中国珠宝*饰驰名*”、“中华金银珠宝**”、“福建省**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华**”、“**”、“中国500*具价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特许商品生产商、零售商”等杰出荣誉。作为福建省**的、*珠宝行业30家“AAAAA级信用企业”之一,并连续多年荣获“珠宝*饰业著名*”、“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用户满意产品”、“质量抽检全部合格”、“**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凭借多年来的杰出表现,公司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黄金协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黄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镶嵌*饰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 热点图片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