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设计师万娟:“珠”式生活与朋友们的太屋

1970-01-01 08:00 作者:kf1 文章来源: 点击:
 
     万娟,珠宝设计师,媒体人。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后多次前往日本深造珠宝设计,其作品以珍珠为主要设计对象,融合东方元素与极简主义理念,线条洗练流畅,耐人寻味。2010年8月,她与日本珠宝设计师田林薰携手于北京创立Thaiv太屋,集合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饰品、时装设计师作品,并不定期进行小规模先锋画展,尝试与朋友们一起以一种Gallery的独特形式诠释时尚生活的文化符号。

  太屋恰好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大街6号新城国际大厦1号楼的弧角,棕色招牌面朝西北,上题店名及英文thaiv,笔墨气定神闲。这名字取自万娟家族祖上的大房子,南派建筑通常几近院落,如迷宫一般,“比大还大,就叫做太屋。”同时她也在提醒自己不忘本,时刻清楚根在何处。

  万娟这间太屋却并不大,分内外两间。外间低调的陈设赶走了浮躁的过客,留下来细品的人,便能有所发现:也许是《非诚勿扰2》中姚晨佩戴过的ElisabethKoch红色蝴蝶结礼帽,它出自美国帽子设计师ElisabethKoch之手;或是一件手工精致到不用挂里子挡住接缝的毛呢休闲西装,KathrinvonRechenberg这位来自德国的服装设计师对自己的工艺极有自信;抑或是英国设计师的披肩,香港设计师的手袋,说不定还会偶遇带着先锋绘画作品前来商讨布展事宜的策展人。“我们都是艺术圈里的朋友,2009年一拍即合,就有了这个类似Gallery(画廊)的概念。”
  内间一面陈列着万娟与田林薰设计的珠宝,一面用两张沙发和一方茶几围成半间茶室。“朋友们经常约了聊天,去咖啡厅好像也不够私密,而我这儿,基本上就只有看珠宝的人才会进来。”万娟不想把店做得太大众,她希望常在店里见到的,一是有品位的文化人士,大家一起交朋友聊聊天,二是有消费能力的人,以支撑太屋的开支。
惊艳应以使用性为代价

  万娟身穿非常简洁的系带款外套,没有扣子,也没有任何装饰,这件逸飞外套陪伴了她十年。“我所有的外套都是陈逸飞先生当年推出的作品,”她顿了顿说,“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大师。”

  她的作品一如衣着,低调而极有品质。选材是品质的先决条件,她和在日本专业学习珠宝品质管理的妹妹陈平一道,从原产地一颗颗挑选出*圆润*有金属光泽的天然珍珠,辅以黄金、铂金、玫瑰金等金质材料,与红宝石、蓝宝石等天然宝石相结合,而不会选用银和碧玺、水晶等半宝石材料。
  其设计洗练而富有中国古韵。一款名为“高山流水”的项链,万娟用钻石铂金打造的曲线徐徐而下形成蜿蜒流水,五颗圆润的珍珠水滴般垂下,取“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高洁之意;另有一款名为“方圆”,玫瑰金与铂金一圆一方阴阳转换,相互咬合成锁链;一组戒指使用镶钻的线条编织成绳结,托起一枚质地上乘的珍珠,形似优雅盘扣……她认为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要镶龙雕凤,也不需要夸张的图腾,一个符号便能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忠诚,同时也符合现代人的佩戴方式。

  看到万娟设计的珠宝并不觉得惊艳,惊艳是以使用性为代价的,在日本的学习让她讲究低调与完美。“我一位意大利的朋友,在中国做了两年珠宝,非常艺术化,却没有人买,*近打算退出了。中国现在还没有形成佩戴艺术珠宝的概念,偶尔戴一次感觉很好,却不能天天戴着。而我希望作品能每天陪伴你,突出的是现代生活的社交功能。”她解释道,“古代女人足不出户,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社交的,但唐朝有社交。一个**弱小的时候就会自闭,人们需要借助一些*来支撑自己,只有自信起来的人们才勇于选择独特、有品位的东西来彰显自己——这也正是创造自己***的时机。”
幸福是内心的从容不迫

  珍珠是珠宝的皇后,历史上便被认为是极其高贵的一种珠宝,在古代有严格限制,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使用。这份高贵延续至今,翻看显贵家族的几十人大合影,你会发现无一例外,所有的夫人佩戴的一定是珍珠,象征着财富和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而珍珠之于万娟是一种情结。“钻石的气质比较硬,男女皆宜。而珍珠就相对柔和圆润,更适合女性。传统中国人讲究女性珠圆玉润,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慢生活,所以我希望女性是珍珠性质的,温润,和气。”她说自己对于生活的**标准就是幸福,“你幸福吗”而不是“你快乐吗”。快乐是短暂的,而幸福是由内心散发出的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同样是情结,率先进驻太屋的德国服装设计师KathrinvonRechenberg,当年追寻香云纱来到中国。万娟拎出一件黑色**香云纱中式长衫,将其细节一一道来。香云纱粗糙质朴,为了穿着舒适,特意一反常规地衬在光滑的丝绸里;袖口设计了一道开缝,以减少与手部的摩擦;而里子停止在开缝的上端之上,不会露出来影响美观;腰际线并未完全缝合,而是运用多点缝制的手法,将断未断,欲敞还休,隐约中透露出里层的别有洞天。而在叹于细致入微的设计的同时,你不禁会因为仅4800元的价格肃然起敬。

  曾在Dior工作的KathrinvonRechenberg用料、裁剪和做工都无可挑剔,每一件都完全按照高级时装标准亲自立裁,而作品的定价却让万娟替国内一些设计师感到惭愧,“有些东西真的不过关,但价位相当夸张,很浮躁。”他低调、自信却并不急功近利,在中国近十年,生活并不富裕。许多机构以极具诱惑的酬劳请他加盟,都被一一拒绝,他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认为自己哪怕生活得艰辛一些,至少是用良心在做。万娟微笑着说:“我也一直拿他的人格和作品来鞭策自己。”

  为品质生活提供可能性

  引进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万娟身边有许多设计界、艺术界的朋友,比如画家、音乐家、雕塑家,以及设计师,聚在一起聊天时说出Gallery的概念,很多人都愿意拿出作品,如此便形成了筛选的问题。



  围绕着太屋的核心,进驻太屋的设计师作品在材质、设计上都与珠宝相匹配。使用天然的*材料,如手袋的蟒蛇皮、鸵鸟皮等稀有皮种,服装的真丝、毛等天然纤维,设计上优雅高贵,适合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她也会退掉一部分不太相宜的作品,逐渐使得风格明晰化,在事实上主导着一种高端品质的生活方式,却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提供不同维度与方向的可能性。

  万娟取下一条盘绕在衣架上的“那曲”暗红色羊绒服装,凭外形很难看出是夹棉围巾、披肩,还是一件别致的连帽马甲,极富探讨性。她当即挂在肩部,左臂从空隙处伸出,又将剩余的部分在腰间缠绕一圈固定好,一件极具设计感的上衣诞生了,她一面脱下一面讲解着它的不同穿法,甚至设计师曲米娜本人也并不完全知晓,而是等待拥有者来挖掘。



  多种穿法的服装在太屋中并不少见,而万娟自己也设计一些“一件多用”的珠宝,一条项链可以取下吊坠来做戒指,而另一枚穿插在特别设计的双保险别针上的戒指,还可以演变成一枚胸针。“我不喜欢衣服、*饰只有一种穿法,更多的穿着方式能给你再创造的可能。”

  田林薰的作品相较于万娟的简约干练,则显得浪漫而富有女人味,常用柔美的曲线做相对具象的设计,譬如黄金勾勒的叶脉上一点宛若朝露的珍珠制成吊坠,或是亚金缠绕成枝蔓托起细致的花蕊戒指。两人互为补充,兼为干练与温婉的女性提供不同选择。


“我是一个混合体”

  “我不去看别人怎么做事,从没考虑过Gallery的概念有没有人做过,讨厌规矩,比较随心所欲。”万娟说起在日本学习的经历,“我当年并不是为了待几年拿个学位回来敲别人的门,自己做*,学到本事,当然是*重要的。”万娟不断地往返于日本与国内,每次跟着不同的老师学习一段时间,拿作品锤炼自己。日本文化中很讲究“静”与“禅”,对于设计珍珠这样宁静的珠宝是非常重要的。

  万娟这样诠释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个Open的人。*先我是中国人,具有从家族传承的传统文化底蕴,兼受日本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影响,融和一直以来接触的欧洲文化,形成一套自己的理念。我是一个混合体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 热点图片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