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宝企业与*:国际化的梦想与现实 专访TTF总裁吴峰华 他是中国**的黄金学院(现东北大学)**届的本科毕业生,他是中国珠宝产业的教学、研究、生产、零售等各个领域的参与者,他是中国珠宝产业发展20年的亲身经历者,所以他对中国珠宝产业的发展感同身受。他带领TTF从国内转向国际,他在全球各大珠宝展会上寻找TTF的定位,不管怎样,敢于踏入国际的大门就是行业的勇者。 他就是TTF公司总裁吴峰华,一个文质彬彬但思路新奇的男人。 1996年12月,吴峰华开始进入珠宝商业领域,之前他任教于沈阳黄金学院。2002年9月,吴峰华从内地来到深圳,创办了TTF,进入到研究、研发、设计和生产领域;从2004年开始,TTF又将自己的眼光投向了国际,参加了除了美国JCK以外的全球五大国际珠宝展,成为两家顶尖级国际*在中国区的供应商;TTF玫瑰金技术走在行业前列,并成为目前中国**的玫瑰金生产商。吴峰华带领TTF不断的在国际市场上寻求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正如他所说的:“国际化是中国珠宝*乃至全球*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TTF只是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TTF在中国珠宝界当中属于“另类”,虽然人们对吴峰华把石头(玛瑙)卖到了钻石的价格耳熟能详,却对他频频亮相于国际各大珠宝展投去程度不同的质疑——这是一条实现国际化的捷径吗?当然不是,虽然吴峰华对参加国际珠宝展不惜血本——一次参展费用甚至会花去TTF全年几成的利润,他自己甚至也感叹“真得有些玩不起”;如果说凭着参加几次国际珠宝展便可在国际珠宝市场抢占多少蛋糕,恐怕更加不是,他认为中国珠宝企业距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于是,也没有多少人看得到他的焦虑和收获。 在9月18-23日举办的香港珠宝钟表展览上,TTF展出了以彩色宝石为主的全新系列设计产品,镜面放大效果彩色宝石,“钻石丝绸”等设计新品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展览第**就接待了Tiffany、法国Baccarat等数家世界***买家,并实现采购及订单交易。展览期间,日本数十名珠宝设计师对TTF的设计及工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光临展台现场临摹,“赶都赶不走,干脆直接坐在地上描摹。”吴峰华说,“日本设计师的做法值得中国同行学习,对好的设计、新的工艺要有牛皮糖一样的钻研精神。” 对设计创新、工艺创新、生产技术、管理创新,吴峰华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情和专注精神,因为这是产品价值和企业价值不断提升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企业国际化的正道。碎钻与克拉钻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当TTF突破钻石镶嵌技术的创新产品——“钻石丝绸”被设计出来后,碎钻的价值显然已非原来的价值,尽管碎钻的原材料成本并不高。 吴峰华认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必须练就如此的硬功夫,这种硬功夫表现在企业的里里外外。比如,他较早地为TTF引入了ERP企业信息化管理;比如他更加注重企业公民责任的实践和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并非只是捐助的表面文章,而是包括在企业从人类生存发展角度不断树立的所有人文情怀和行动。在中国成为全球物美价廉商品供应中心的过程中,西方买家已经不再只是关注商品的廉价,而是开始要求中国企业履行相应的企业公民责任,比如环保执行力度、员工待遇等。作为一家中小珠宝企业,TTF斥资改进了炸金工艺,用硫酸替换了原来常用的氰化钾,**程度降低了工艺对环境的污染。10月31日,TTF正式荣获了《南方都市报》“深商100”提名。 作为一家珠宝企业的总裁,如吴峰华般深度介入产品设计的恐怕不多。尽管TTF有从美国纽约聘请的设计总监,吴峰华仍然坚持主持公司的每一次产品设计研讨会。采访当日,吴峰华正在主持一次设计例会,并欣然邀请记者参加。 会议结束后,吴峰华在他那间充满设计师风格的总裁办公室接受了《凤凰珠宝》专访。 吴峰华:中国珠宝业目前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发展的时期和阶段决定了中国目前还不能诞生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因为目前国际上的一些著名*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造成珠宝国际*以欧美为主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有成熟的市场运作和*操作能力,而中国在这些方面仅仅是刚刚开始。 中国珠宝企业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先要有明确的定位,一个*要服务于哪些群体的需要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够让消费者对你的*有个清楚的认知;第二,一个*相关的所有要素必须相配应符合,打造*的所有关键要素不能缺乏。在*形成过程中,产品、形象、人是*基本的要素,要不断的加入和充实文化内涵;三,要不断提升*的竞争能力;四是在*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达到高度专业的水准。 记者:中国内地珠宝企业的在产品工艺品质上并不比一些国际*差,那么,中国珠宝*与国际*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吴峰华:工艺品质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并不是*的全部,一个*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消费者对它的信心。*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信心,*与产品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但是只要是*,它的品质一定要过硬。中国珠宝的本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你不按照有效的规则进行*创建,恐怕我们连现在的市场地位也会丧失,*的运作有它本身的自然操作规律的。*的打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需要长期的、不断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来实现。 记者:随着中国珠宝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珠宝*面临着与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在目前的发展现状下,中国珠宝企业该如何在市场中立足?他们相对于国际*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吴峰华:我们不应该对中国珠宝*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持特别悲观态度,因为中国市场有着它天然的区别,有与其他任何市场不同的特点,在能够适应这个市场特点上,中国本土*有着更强的竞争能力,这点是国际*和中国***的区别。但是我们本土**缺乏的还是专业化的水准和专业化的服务,以及一定的规模,这是制约我们的问题所在。在这个层面上中国本土*只要是能够寻找到它准确的定位,能够立足在中国本土发展,同时能够牢牢抓住它所服务的客户,也能够形成自己竞争能力。 吴峰华:毫无疑问,中国未来珠宝市场会有快速的增长,据海外市场的同行判断,未来五年中国珠宝业将是全球仅有的可以高速增长的珠宝市场。在目前中国珠宝产业正在全面开放的形势下,中国珠宝*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个人的判断是:中国在短时期内无法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更不要说全球性*,而只能在中国区域性市场内,如东北市场、中南市场,形成一个相对强势的区域性本土*,就目前来讲*就几家比较有*潜力的企业。但要形成有全球性竞争力的*,目前我们在中国还没有看到一家有这样的竞争能力的企业。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先要在中国本土形成相对强势*,然后走国际化*路线,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记者:您认为国内有几家比较有*潜力的珠宝*能担当未来中国区域性强势*的重任,与国内其他同行*相比,其*潜力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吴峰华:这些*都已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一是*定位相对准确;二是他们?营销手段(包括店门布局)、管理、企业文化等上都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的特点就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很多的加盟、推广、代理等运作手法导致了*致命的缺陷,就是终端零售的失控。*必须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