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人生

1970-01-01 08:00 作者:kf5 文章来源: 点击:



        杨钏玉先生主理的缅甸金固珠宝有限公司,是缅甸具有实力的翡翠原石贸易公司。他出生在一个泰国华人的家庭,由于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环境,从小生长在缅甸的杨钏玉对玉石有种特别的亲切感,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缅、泰三国文化的熏陶,并练就了刻苦学习,长于经营的品性,这为他后来步入商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迈,这座有着六七百年历史的泰北山城,由于它北临缅甸,加之又有铁路、公路和水路的便利交通,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一度是缅甸宝石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早在1975年,杨钏玉先生在清迈从事翡翠贸易,在翡翠原石这条道路上一路探索,风生水起。1995年,金固珠宝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据说公司之所以取名“金固”,一是因为缅甸土地肥沃、宝石丰富,素有黄金之地的美誉;二是表明公司做事以诚信为本,“惜友如金 友情永固”,要稳扎稳打,以求根基永固。


        玉如人,人同玉,人玉相通。从远古到现代,玉与人以其永恒的美感和谜一样的传说,深深地吸引着世人。人们爱玉,爱它的尊贵高洁,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瑕瑜互见不离不弃……这和人品格中的仁义智礼忠不谋而合。杨钏玉先生不论是待人接物,亦或对待自己心爱的翡翠玉石,他都讲究“缘份”。同样,在为人处事方面,他的仗义和豪爽气魄往往能感染身边的人。他认为玉石行业是一个美好的行业,非常美丽的行业。缅甸是世界上**产翡翠之地,富足的自然资源。晶莹剔透的翡翠可以使人得到巨大的精神享受,经营这样的物件,要有晶莹之心、愉悦之心。做生意时,无论结果成或败,一定要怀揣快乐,并努力悦情予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人为善,予人为乐,这是杨先生所追求的商道精神。他更看重商业给人的愉悦效用价值,并乐此不疲。反璞归真 ,深至虚无之精神领域,于无形中显万物、成大业、也许这就是杨氏产业的崛起之因。


      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古代,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古人将玉的特征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经营玉石的人,自然更加要注重对于人格的修饰、加强道德自律,以“五德”为镜,同样也是树立商业信誉的重要手段。


        杨钏玉先生认为,从商者取到生存之本即可,各人取己所长,无贪欲、无纷争、无攀比、无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归于平和之心为大成。从大处着眼,长远处着眼,其人在做眼前的生意,思虑却是放在将来。已是亿万身价的杨先生,在解读他的创业初衷时,一直强调自己不过是因生存之需而行于商道上下。50多年的沧桑岁月,在他头脑中形成的商道要义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简单的信念,他始终以此虚静之心为本,来洞照天地上下、人体内外。

        金钱为身外之物,它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和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一样,杨钏玉先生坚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不计较名利,在商不唯商,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


      杨钏玉淡泊名利,却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对缅华文化教育事业更是不遗余力,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1995年乐捐瓦城兴善寺450万缅元;2000年捐献腊戌果敢文学校3000万缅元,捐献仰光创办一所小学2000万缅元;2002年新年,行善祈福,乐捐缅甸宗教部欢乐大佛15559999缅元,同年4月13日,捐献缅甸内政部禁毒基金会6300万缅元,捐献缅甸文化部用于保护文化遗产15559999缅元。


      2006年的印尼海啸,他带头捐款几十万,2008年汶川地震,他也捐款几十万……


      在人生的道路上,杨钏玉用**的品格书写着自己的如玉人生。在从商的道路上,杨钏玉以其玉德书写着商道要义。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 热点图片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