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银细工技艺自商周时代产生以来,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到东汉时期,锤鍱、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金细工已大体完备。经唐至清10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明代以后景泰蓝工艺的运用,使之更加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金银器制作工艺由此也成为我国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 南京宝庆银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从事传统金银细工技艺已近200年历史。艺匠来自江、浙、沪一带,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清末经典摆件《八仙过海》、《十八罗汉》、《唐僧取经》等,形神兼备,捶、抬、敲、扳、镂、焊、锉、錾、雕、镶、压等工艺体系尽在其中,充分展现了宝庆银楼金银摆件工艺的成就和特征。
民国时期,“宝庆”工艺居南京众银楼之*。1929年工艺佳作“银鼎”摘取“西湖博览会”特等奖桂冠,名噪当时。
![]() 宝庆银楼雕塑像《金匠》近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