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中国史上玉雕工艺发展的高峰,但清代初期玉材十分稀缺,雍正登基后的玉玺除了有几枚是康熙传下来的和田玉玺,新做的几乎都是用寿山玉做材料。因此玉料非常稀缺,偶尔得到好玉更要精雕细琢。
至于送给妃子的*饰,玉制品更是稀少,更多是用水晶或宝石制作,而且妃子去世后*饰还得归还库房,不得陪葬。或者给皇帝留个纪念,或者拿去变卖,或者重新赏赐给其他妃子。
![]()
这样的用玉理念下,清代的玉器具备了明显的时代烙印,那就是极其繁琐、严苛的精工细作。因此清代宫廷风格的玉器,都要求形制和纹饰必须端庄规矩,方形一定要四边笔直,尖角一定要锋锐,圆形一定要满月圆润,中位线两边一定要对称。在内壁、足底、盖内不轻易看见的地方也要求细致打磨光滑和抛光。总之,对“端庄大气,外慧内秀”四个字非常苛刻,君子如玉,玉如君子。
此外,“相玉付形,因材施艺”也是清代玉雕艺术一直贯彻的节俭原则。对于带皮的籽料,不仅要分析玉料的坑位,还要观察玉料脏污僵的形状、纹裂的走向,从而设计雕琢的方式。
![]()
镶嵌技术在清朝空前发达
赐予嫔妃的饰品,大多采用镶嵌技术,例如绿松石镶嵌,有挖槽嵌入和用胶粘贴两种。常见的镶嵌*饰,有以玉为主体的镶嵌手法,例如玉镶玉,玉镶宝石、玉镶金属等。玉镶玉,就是在一件玉器上以其他颜色的玉材,镶嵌出独特的花纹或图案。玉镶宝石,就是在玉器上用宝石镶嵌出花纹图案。玉镶金属,就是用金丝在玉器上镶嵌出设计好的花纹图案。
![]()
也有以其他材质为主的镶嵌技术,如金镶玉,木镶玉。还有贴金描金技术,用阴线雕刻后涂金的方式,把珍贵的玉和贵金属组合在一起。
![]()
清代还有一种独特的“皮雕”,让玉器表面模拟植物的纤维结构,以增强玉石珠宝的韵味。它是模仿竹雕留皮的技艺,把山水画和石刻艺术嫁接到玉器雕刻上,在中国风格的玉雕作品上留下深刻啊的意蕴。
更多珠宝加盟信息请点击:http://m.wto168.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