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珠宝网,今日黄金价格,珠宝加盟,行业资讯及珠宝招商交流的珠宝门户网站。 您好,欢迎登陆国际珠宝网!
服务热线:0755-25911511

从古人的佩玉习惯解读“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俗语产生由来

2020-04-21 15:37 作者:zixun22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玉,自古便是高贵和纯洁的象征,有幸觅得一方心仪已久的美玉,那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福分。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是宝石,名贵自然不在话下,然而玉又绝非只能远观而不可赏玩之物。
 
 
一、为什么古人选择养玉,而不是养青铜器、碑拓或者字画?
 
古人在选择玉器时,一定是做过对比和考量的,选择的材料不仅不会让人有生冷僵硬的感觉,(青铜器),也不可能只供观赏,不可以触碰,(字画)。在所有的“古董”之中,可以与你朝夕相伴,耳鬓厮磨的只有“玉”,而且玉**的特点,你越是与之亲近,它就会越发圆润、越有光泽,所以民间有俗语“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说法,玉的灵性正在于此。
 
何为玉?石之美者即为玉。
 
何为美?心有所仪即是美。
 
二、人养玉是否有科学的依据?
 
民间不可能人人都佩玉,便有所谓“千种玛瑙万种玉”,衍生出许多的替代品,说的便是世间没有**可称之为玉的玉,玉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具有温润、美观、稀少的特点。自然界有数千种矿物,其中美观、耐用又适合加工,作为玉石的只有百余种,而可以到宝石等级的则仅有十余种。玉因产地而不同,人因喜好而不一,但是古人在千百年的生活中将有益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留给我们大量的宝贵财富。
 
从中医的角度看,玉石是一种蓄“气”最充沛的物质,《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著作对此都有详细的记载,现代的科学分析:玉石中含有金、银、硅、锌、铁、硒、镁、锰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能让这些微量元素与人体内的放射元素综合,保持人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现代的科学研究对玉石的分子结构也做了分析和说明,微量的元素可以刺激经络,疏通脏腑,使人祛病保健益寿。
 
以前只是从影视剧和书中看到,老人将手镯传给女儿或儿媳,那时就以为仅仅就是一个象征,代表着圆满,和睦。其实不然,现代科技表明,玉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的手镯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老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佩戴玉手镯,可起到按摩保健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视力模糊症状还可蓄元气、养精神。特别是左手带镯有时也是对手腕处经络和穴位的按摩,对人体的心脏是有很大帮助的。
 
玉石的佩戴一般就是几个位置,颈间、胸前、腕部、腰间,这些都是穴位的集中位置。有的玉石对准人体某个穴位时,例如对准耳朵上d'n穴位,来回的窜动可刺激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保健功能。
 
甚至民间还有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等传说。现代科学证明,嘴含玉石,可借助唾液中所含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热、平烦懑、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蓄元气、养精神,从这一点看宋徽宗和杨贵妃他们的行为并不荒唐,肯定是在当时已经被百姓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只不过他们俩更有影响力,所以才会传颂至今而已。
 
 
玉石的化学成分主要由含钠、钙、镁、铝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含水硅酸盐组成。玉石主要形成于火成岩的结晶作用,岩石经高温熔融变质重新结晶而成,以及由上述两种作用而形成的玉石,再经流水冲刷、搬运与沉积后,和砂砾混合而形成玉石的砂矿、沉积矿。
 
每块玉石开采出来,就是一块玉璞,也就是没有雕琢的玉料,只有经过人工的磋磨和雕琢,也最终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品。古人是不收藏玉料的,这一点与现代人不同,现在的和田玉籽料原材料的炒作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初衷了。

三、古人是如何“养玉”的?
 
玉器制作完成后,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也就是我们要说的:“人养玉”。
 
所谓的人养玉,便是藏家除了要对玉器进行分类摆放,大的陈设器要进行日常的擦拭外,小型的配饰玉器还须将它贴身佩戴并且要不断地把玩,只有这样经过长期手汗和皮肤的摩擦,才能使玉石表面形成一道独特的保护膜,增强玉石的柔润感,使玉石化蛹为蝶,绽放出自身的灵性和色泽。
 
玉石的神秘还在于可以与佩戴者有互动,也就是常言的“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经常佩戴的玉石,如果是一块古玉,玉会随着所佩者的人体温度、磁场放射和油脂分泌的盘摸,在玉石表面形成温润厚泽的包浆,中间的沁色也会出现色彩斑斓的景象,行话叫“羽化”,形容玉石脱胎演变过程,会与佩玉者的精神合而为一,达到庇佑身体,驱邪养人的功效。
 
所以说,“养玉”的关键在于“盘玉”,如何盘玉其实大有讲究,盘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四、玉养人的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古人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而盘玉,也有“文盘”和“武盘”之分。盘玉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升自我行为举止,提高仪表端庄,提倡自我修为,通过藏玉在身,通过佩戴、把玩等让玉器与恒温的人体长久接触,以达到养玉的目的,此种方法民间称之为“文盘”。
 
文盘不会伤及玉器,但效果甚微,古人喜欢这种方式,往往非三五年不能奏效,有些甚至要耗费数十年的时间,这也是“人养玉三年”的由来之一,实际上是对佩戴玉器的人进行的一种行为举止的约束和警醒,所以才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之说,说明佩戴玉器的人,性格一定不能张扬,举止有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的约束和自我管理。
 
另外,盘玉还有“意盘”一说。意盘是指藏家在盘玉把玩的时候还需想着玉的美德,并从玉的美德中不断地汲取精华,以养自身的品性,孔子形容“君子比德如玉焉”,这样一来,玉器得到了养护,养玉之人的心灵也得以净化,时间久了自然便可达到人玉合一的至高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养玉,实际上就是玉养人了。
 
五、民间的习俗对玉文化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古人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有魏晋南北朝食玉成风、两汉时期以玉护体,制成金缕玉衣保护躯体不再腐烂等等。
 
佩玉、盘玉和使用玉石器械,对养生保健是非常好的,因而玉石不仅作为玉锁、玉扳指、手镯、脚镯、挂链、鼻烟壶以及摆饰、装饰之用,还用来养生健体。
 
新琢之玉适合文盘,古人相信,新玉采集后,必须经过琢磨和加工,而古人的低速琢磨加工时间一般都在一年以上,经过一年以上的研琢和摩擦,才能将玉石中的火气去掉,将矿石中所蕴含的微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干净,玉才符合“盘”的资格。
 
六、人养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什么现在市场很多高古玉都是盘出来的?
 
古人的佩戴养玉就是盘玉,现代人的“盘玉”不是古人的“养玉”。
 
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不要弄错,现代人更多的是站在经济价值的层面上考虑,极尽功利的做法也会损毁很多高古玉器。对于某些出土的玉器来说,保持原样才是**的保护,并不是所有的古玉都可以“盘”,也不是所有的“古玉”都可以佩戴。上次讲课时说过有人将窍塞戴在胸前,有人将女性生殖繁衍的象征作为佩戴物,这些都是无知无畏的行为。
 
逛古玩店时经常看到店铺老板手中拿着一个布袋或毛刷,里面装满麦麸和玉器,在手中不停的把玩。也可用干净的白布不断磨擦玉器,受热产生的高温可以将玉中的土气迅速逼出,这样的操作也是需要一年以上的持续,才能使其玉器晶莹润泽,玉的硬度才会逐渐恢复,这时方能适当借助外力盘养,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武盘”。但武盘经常有不小心掉落损毁的,一般没有必有切勿操之过急,以免让玉器毁于一旦。
 
古人没有“武盘”之说,宋元以后才有的玉器收藏和研究系统分类,明清是开始仿古玉猖獗,才有重沁色和脱胎的说法。
 
七、什么样的“玉”可以养人?
 
玉石对人体有益的观点更促进了玉石进入寻常百姓人家,现代更多的人都愿意将玉作为赠送和配挂的饰品,在临摹古人的贵习时也给自己增加一丝安全的寄托。“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有效结合,是将宝玉盘摸至羽化的**境界,也远非短期功利者所为,这也是所谓“修身养性”,“物我两望”的**境界,也是每一个爱玉、盘玉者的乐趣所在。
 
有人说不喜欢古玉,担心有“血光之灾”,只佩戴新玉,每个人的选择不同,都可以尊重和理解,在这就不讨论了。如果觉得自己诸事不利,想请一块“古玉”辟邪,就一定要擦亮眼睛,但要注意必须选择真正的出土“古玉”,要选择那些主人生前佩戴的,专门陪伴主人走过一个个轮回,重现人间的“古玉”,这块玉也许就是前世回来寻你的机缘,是可以庇佑你的。
 
不能选用殉葬的冥玉,比如玉衣片,窍塞等,还有镶嵌在棺木上面的玉片,这些都是临时加工的地方材质,做工相对粗糙,实用价值不高,而且特别容易损坏。也不能使用那些经化学药品做旧处理过仿制的古玉,不但于健康无益,还会有损健康。
 
八、玉养人,人养玉是否可以继承发扬下去?
 
玉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玉本来就是石头,玉只存在各自的心中。
 
养玉是玉器藏家的至乐之趣,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享受。养一方美玉细细盘玩,于静谧中细品往事前尘,让自己的心情也沾上一点玉的灵气。当岁月流逝如水,衰老的只是容颜,而我心一如玉石,走过沧桑,走过雕琢,走过爱恨,走过情仇,再回眸时,早已是百炼成玉,有着玉的温润、玉的细腻,也有着玉的淡定和从容。
 
玉之美,美在德行与灵性。养玉在身,可以让人镇定身心,宁神而静志;养玉在心,可以让人淡泊名利,宁静而致远。
 
更多珠宝加盟信息请点击:http://m.wto168.net/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