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业内交易,也存在模糊地段。“举例来说,某块玉大概值几万块,可是到底值两万、五万还是八万,靠的往往是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而不是像黄金、钻石一样价格基本准确。”于雷说。
实际上,在低价游模式下,导游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购物提成,而翡翠等由于轻便价高,成为支撑低价游的重要支柱。“提成百分之三四十很正常,高的能到 70%。”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仅是低价团存在高价购物现象,即便是精品团也难免被带到购物店。随着越来越多人明白了价格虚高而不再购物,导游和游客矛盾 时常见诸报端。
“维权成本太高,就当买个教训吧”
得知自己亏大了,孙女士决定维权。
孙女士*先致电旅行社,旅行社答应帮孙女士协调。谁知商家却称“美玉无价,相见是缘”,拒绝退货。“商家说因为不是质量问题,玉器不退不换;要是质量 问题,那得提供专业部门质量鉴定书。”由于专业机构鉴定价格不菲,且需要等待几个工作日才能拿到鉴定证书,孙女士觉得麻烦,只能作罢。
“这个手镯就是钻了真翡翠价格虚高、不透明的空子!”孙女士气愤地说,“专业机构鉴定出来确实是A货翡翠,虽然与商家标明的一致,但翡翠这东西就算是A货价格也贵贱不一,鉴定机构只鉴真假,又不能鉴定出翡翠的确切价格,外地游客想要维权着实不易。”
经过几次交涉,商家*终仅同意孙女士可以进行商品换购,但换购价格必须在5000元以上,若换购的商品价格高于原来的物品,还需要补差价。“我已经知道他店里的翡翠价格不实,我再换也没意义啊!”孙女士说。
难维权的并不仅仅是外地游客。由于翡翠售出后是否仍是原物不易辨别,加之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业内普遍认可“喜欢价”(即对于某块翡翠,甲可能认为值两万,但乙特别喜欢翡翠的某个特点,愿意出价十万),因此翡翠行业存在“不退只换”的行业规则。
在与商家沟通无果后,孙女士向有关部门电话投诉。“对方询问了详细经过和相关信息后说已经备案,会督促下级部门七个工作日内处理投诉结果,并给我回电话。”不过孙女士*终等来的却是杳无音信。
“我在成都,商家在云南,我总不能为了一个几千的镯子又跑到云南去投诉吧,还不够我来回飞机票和食宿费的,异地维权成本太高了,我家里人和身边的同事 都说算了,就当买个教训吧!”孙女士说,“我后来想,可能就是因为旅游,顾客一走就相隔千里,所以那些商家才肆意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