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珠年产量15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产值却只占世界总产值的15%,其中淡水珍珠占世界总产量的99%,但产值只占世界总产值的9%,淡水珍珠年出口800吨,其中原珠和粗加工珠600吨,占75%以上。2003年,中国出口771吨珍珠,销售额8719万美元,平均每公斤仅113美元;而只出口8.12吨的法属波利尼西亚(俗称“大溪地”),销售额1亿多美元,每公斤超过1万美元。这些数字,揭示了我国珍珠行业的“隐痛”——高产低值。原因何在,一是长期以来重量不重质的“滥”产,二是没有做好下游产业增值。那么如何经营珍珠*饰企业实现良好呢?要实现中国珍珠产业升级的,必须重振增值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珍珠珠宝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饰的消费正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的又一个消费热点。中国是世界上* 大的铂金消费国(铂金消费超过100亿元)、世界* 大的玉石和翡翠市场、世界第四的黄金市场,还是亚洲* 大的钻石市场(年消费钻石近90亿元)。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黄金珠宝*饰消费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年增长率大于15%),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的珠宝*饰饰品贸易中心,黄金珠宝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80亿美元,出口额达到70亿美元。而这其中,作为传统珠宝行业的珍珠珠宝,市场占有份额却微乎其微。据统计,我国56%的珠宝企业的主打产品是钻石,35%是金饰品,34.5%是翡翠,26.6%是红、蓝宝石,以珍珠为主打产品的企业仅占19.5%。如何在容量巨大且不断增长的珠宝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充分利用丰富的珍珠产能,发掘沉寂以久的珍珠珠宝市场,是摆在国内珍珠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市场机会。
珍珠*饰企业经营之道一:提高原珠质量
有“中国珍珠之乡”之称的浙江诸暨,是中国淡水珠的主要产地,当地大部分珍珠企业的经营方式,或是将珍珠单纯作为原料珠出口,或是通过简单的深加工,将珍珠制成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进行增值,专业将珍珠作为珠宝*饰来经营的很少。这造成了当地珍珠养殖求量不求质,高产不高值的现象。
相比国外,与中国珍珠同时新兴的大溪地珍珠,如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珍珠养殖有着十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当地政 府设珍珠产业部,负责珍珠养殖、出口的监管,珍珠养殖商、贸易商均要培训并须“持卡”,当地政 府规定珠层不能少于0.8毫米,所有出口珍珠一律要经珍珠产业部检测,发放质量保证书及等级证书,凡不合格产品扣留予以销毁,不允许劣珠流入市场。同为淡水珠生产大国的日本,也有日本珍珠出口商会采用《珍珠质量检查和标记系统》对出口珍珠进行质量管理。
要发展珍珠珠宝,必须从珍珠源头做起,提高原珠质量。当地珍珠珠宝专业制造商诗诺尔珠宝已经开始实施精品珠工程养殖用于*饰的**珍珠,精选优质水质的养殖场,控制养殖规模,挑选有经验的养殖工人进行专业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