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 广东潮宏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廖创宾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工匠精神曾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的陶瓷、丝绸、青铜器、造纸术,这些中国远古的制造业,在当时,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制造业的振兴,中国制造要从过去以庞大的产品数量取胜,变成品质取胜,进入一个品质致胜和*致胜的阶段,这就是我对总理上面这段话的理解。
潮宏基公司,一直是国内珠宝行业的龙头,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珠宝设计,让国际时尚与**特色相得益彰。2010年登陆A股市场(SZ:002345)以来,潮宏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至今,已是中高端时尚消费品多*的运营商;除时尚珠宝*饰、传统黄金*饰、皮具等主营产品外,还募资12亿建立珠宝云平台,合作发起成立“化妆品*并购基金”。
据观察,中国珠宝产业,几个较大的*都已登陆资本市场,产品质量都很过硬,但设计能力和国际巨头们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国际珠宝巨头们都有着自己标志性的设计,特殊意义的“符号”也成为了这些*的风格代表。比如卡地亚的符号,love系列;蒂芙尼的keys系列;宝格丽的B.ZERO1;梵克雅宝的四叶草系列等等,这些珠宝产品都是深入全球消费者内心的。
廖创宾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说:中国真正好的珠宝产品,一定是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如果我们珠宝产品的东方文化特征远远不够的话,那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远远不够。正因为是创造、创新,所以我们要慢慢来,总有**,我们会有一个我们潮宏基符号的产品,卖遍全世界。人们会说,这是潮宏基珠宝的符号,这是中国东方文明的符号。
其实,早在2006年,素有“珠宝奥斯卡”的巴塞尔珠宝博览会,就迎来了一场以“紫气东来”为主题的东方原创珠宝发布秀,潮宏基作为百年来*家被邀请演出的中国*,以中国元素的现代珠宝惊艳了世界,颠覆了“中国珠宝业只有制造没有创造”的偏见。
缘于对工匠精神的敬重,潮宏基本着“保护、传承、修道”的理念,巨资兴建的珠宝*饰博物馆,已于2014年正式对外开馆,这是继南京东方珠宝*饰艺术博物馆、海南珍珠博物馆之后的第三家民间博物馆,也是珠宝制造商中的**家。博物馆从*各地收集藏品共计3000余件,年代久远的金银饰品、器皿琳琅满目,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的魅力。其中汉**饰品占藏品件数的5成以上,少数**的主要有苗族、水族、蒙古族、藏族等,藏品中除大型展示套件外,主要集中在大量的银质挂锁、簪钗发饰等。重点收藏中国传统银饰,把几乎濒临失传的工艺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去感受传统*饰的精巧、领略中华**,特别是中国妇女曾独有的风姿和遗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工艺”,在潮宏基得到了**的继承,公司历时五年、投入巨资,集结十多位花丝老师傅精心制作的潮宏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花丝风雨桥,是目前存世体量**、工艺*全的花丝工艺珍宝,已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
几年前,潮宏基博物馆下属的花丝镶嵌工作室在北京建立。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的宫廷艺术,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其工艺复杂而且烦琐,大的工艺就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技艺。一件**的花丝镶嵌作品不是一个人能制作出来的,需要每道工序上工人的水平都很高,由于用料价值昂贵和制作工艺复杂费时,几千年来一直是皇家珠宝的御用技艺。
花丝镶嵌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雏形,在经历了明清两朝的迭起兴旺,后又因侵略者的掠夺、战争动荡和文革冲刷,几近消失。由于花丝镶嵌的工艺极依赖手工技巧和经验,培养一名师傅的时间短则十几年长则数十年,许多年轻学徒都望而却步,花丝镶嵌也逐渐陷入失传的境地。如今,这项被列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濒临灭绝,*会花丝镶嵌手艺的人只剩下一百多位,大多是年纪已高、收山退隐的老人。在如此艰难的客观条件下,博物馆馆长周臻并没有放弃,她“三顾茅庐”聘请花丝镶嵌的老师傅,通过不断的努力,工作室终于建成并已顺利运行到现在。
![]() 潮宏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花丝风雨桥
与国际接轨、全球化,是当下耳熟能详的主流话语。人们看到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是“国际风格”,几乎所有年轻人都热衷于“国际文化”,国人已在潮流的裹挟下感到了迷茫并失去了自我,于是有人渴望重拾丢失已久的传统文化,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所。
这也是一个中国文化在我们心中日渐复苏的年代。珠宝*饰文化,作为凝聚中华**情感和智慧的工艺艺术,能否得到传承发展?是国内现代珠宝*饰行业的重要课题。
廖创宾说:实际上,传统艺术的传承一直处于尴尬境地,若仅仅停留在学习的层面,没有创新,便很容易就被淘汰;但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创新,一味求奇、求怪,导致不伦不类,反而丢失了传统艺术美之精髓。如何做到真正的传承?*先是要有人愿意去做,有责任心地去做,将传统的传承坚持下去;其次,要真正能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并汇集百家来滋养自己的创新;*后是要给予传统工艺一个现代的展示和传播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些古老的工艺。对已逝文化瑰宝的拾遗和招魂,是对祖先隽永精神的典藏,这笔物质文化财富,当代人有责任来保护,并传承给子孙后代。
*后,他说:创新的因子,就在我们的传统的文化遗珍中。将濒临失传的民间制作工艺收集和珍藏起来,可以鼓励新一代工匠、设计师去传承它们,在它们身上找到自己的设计灵感,并尊重和热爱上我们古老的文化,找到生存之根。
|